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河南工业大学论坛|工大小窝|河南工业大学BBS|惜缘论坛|2006-2021工大小窝一直在你身边!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358|回复: 6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我们“80后”进入新结婚时代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
发表于 2008-9-10 15:10:45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 引子——“结婚你不是嫁给了某一个人,而是嫁给了这个人的全部社会关系。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,他娶了你,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,包括你的社会关系、你的父母……”——《新结婚时代》
      
  为什么要结婚? 如果在几年以前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:想找个在自己彷徨无助,孤独甚或困苦无依的时候,能与自己共同分担,能与我相守相望一生的女人,想让自己更加幸福!可年岁渐长,许是自己老了,真的到了这个非结婚不可的尴尬年纪,这个问题却无法干脆的回答。
      
  我生于80后,现在是2008年,无可否认的,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,我都面对结婚这人生最大话题。很多人都在问,为什么还不去找一个?只能笑笑回答:“还没碰到合适的。”就这样一个理由搪塞过去。
      
  确切的说,搪塞这个词在这边显得不那么恰当,因为是确实碰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。想不到自己居然到了这样的地步,都快成为别人眼中的大龄青年了,可悲哀的是,自己并不认为自己大到哪里去,虽然平时都在标榜自己老了,也尽力想把自己弄成一副成熟的样子,可潜意识还是拒绝承认自己已经到了那非找个人结婚的年龄。为什么非得结婚?
    
  不由得想起几段有名的婚姻来,摘录如下:
      
 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悲歌。
      
  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,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。在乱世之中,他们的相识、相知、相恋, 及至最后的分手,都堪称是一场“传奇”。张爱玲那么那么地爱过胡兰成,然而,转过身去,年华便褪却了颜色,牵手了,错过了,在跌跌撞撞中慢慢懂得,这个世间的路,走向繁华的有千条万条,而归于至纯的,却只有那么一条。
      
  徐志摩的婚姻悲剧。
      
  第一夫人张幼仪。虽说是包办婚姻,可他们的关系却非同寻常。特别是他们离婚之后所保持的那种深厚的友谊,更是在当今开放的时代也是难能可贵的。不过,有着美满婚姻的徐志摩和张幼仪最终是离婚了。徐志摩觉得这个婚姻,虽然是个好婚姻,却仅仅是个婚姻而已,而不是他想要的爱情。
      
  林徽音。对她来说,婚姻比爱情重要。她并不想为爱情做什么,她不想介入徐志摩的婚姻,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徐志摩,并在父母的安排下,与梁思成定下婚约。也许他们的爱情如故(徐志摩死后,林徽音哭得最为悲切),可林徽音却选择了婚姻,并没有选择爱情。这自然也在常理之中。选择爱情而放弃婚姻的,古往今来,都是稀有之物。
      
  陆小曼。她和徐志摩都是追寻爱情之人,两人千辛万苦举行了时人不认可可自己却欢欣鼓舞的婚礼。婚姻和爱情总算合而为一了,然而,因爱情而成的婚姻却并不幸福。浪漫与现实总是相距甚远的。陆小曼改变不了她好玩、挥霍的性格。徐志摩因她而与父母不和、因她的挥霍而疲于奔命,也因生活的种种不快而常常吵架。为爱情而婚姻的结局,并没有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。
      
  徐志摩的理想:“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。得之,我幸;不得,我命。”徐志摩找到了他的灵魂伴侣,却没能幸福始终。
      
  鲁迅先生的婚姻自由。
      
  先生有过两次婚姻。一次是事实的婚姻,另一次是实质的婚姻。
      
  鲁迅先生的第一次婚姻,是先生在日本求学时期,家里以先生母亲鲁老夫人,病危的书信讯息骗回国成婚的。这次的婚姻,带给三个人痛苦,鲁老夫人,鲁迅先生,朱安女士。我们要问,具有新文化并勇于指责旧道德的鲁迅先生,既然不喜欢这次婚姻,为什么不拒绝或者干脆出走呢?界定在封建礼仪制度下,我从人性的角度来破析,鲁迅先生当时的心理状态。先生的选择,不外乎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,一是 安慰他母亲,鲁老夫人的心(这一点,先生的文字中,已有自述)。二 在封建礼仪制度和人文环境及当时的情况下,先生也无能为力。三 就算先生拒绝或出走,也改变不了事实的结果。
      
  鲁迅先生的第二次婚姻,是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时的故事。我们可以想象,当时这样的一个场景,当先生在课堂上,以他独特的充满理性与智慧的冷然而又幽默的个性魅力的语言,配合着先生特有的表情,进行着学问上的深入浅出的阐述指导时,年轻的许广平女士的眼睛里,一定充满了敬仰和爱慕的情绪(从她的信中,可以证明)。女师大风潮迭起,更进一步催发了这心里蕴藏的一腔爱火。在许广平女士写给鲁迅先生的信中,成熟而敏感的先生,当然能看出能感受到这烈焰般的感情。
      
  所以,鲁迅先生开始的回信,显得辞不达意顾左右而言他,竟然转去了学问上的探讨与解析。这分明是先生心情自然流露下的一种情绪体现。这不啻是告诫自己,也是提醒许广平女士,---我是老师!事实的演变,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在一颗热情澎湃的心面前,谁又能抗拒呢?鲁迅先生最终接受了这一颗,带着崇拜的心。也是因为爱,先生放弃了在北京与别人的文字架,产生了到处走走的念头。有人撰文说,鲁迅的厦门之行,是他爱的一个过渡,以冷却舆论的纠缠。但我的看法是,这只是一个次要原因,主要的原因,是鲁迅先生心中确实产生了,想到处看看到处转转的决定。
      
  无独有偶,同时代另一文化大家胡适先生也有着和鲁迅先生类似的遭遇。
      
  胡适13岁时,由母亲做主,与旌德县江村江世贤之女江冬秀订婚。1917年12月,胡适回故里完婚,无情人结为连理。两人在性情、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为两人婚姻的不合谐埋下了伏笔。
      
  而同时代的,在英国,英王爱德华八世,面对权与利,于1936年12月11日,爱德华八世自愿放弃王位,冲破种种阻隔,而与一个曾两次离婚的平民妇女沃丽丝?沃菲尔德结婚,确实让人惊叹:此真男子也,不爱江山爱美人!
      
  人们对爱德华八世“不爱江山爱美人”的举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猜测,对此褒贬不一:有人认为,王子是受“现代派思潮”影响,要以此来冲击腐朽的君主制度;也有人认为是王子经受不住沃丽丝美色的引诱;还有人认为王子是为了真挚的爱情。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沃丽丝从来不公开地为温莎公爵辩解,也不为自己洗刷冤屈,是被世俗和礼教所束缚,还是另有隐私?
      
  我举上述例子,只想说明,即使是伟人、名人在碰到婚姻问题时候往往都焦头烂额,而能像爱德华八世那样不爱江山爱美人这世上能有几人?
      
  那么,人为什么非得结婚呢?
      
  有人说为了有伴一起生活。有人说结婚为了生孩子! 有人说为了能好好的过日子才结婚!也有人说结婚就是和自己爱的人过家庭式生活。更有人说婚姻是为百无聊赖的自己提供另一种更为无聊的生活方式。而我认为,结婚有以下三种模式:1、双方很相爱,而后结婚,过着王子公主般的生活。2、双方不相爱,而后结婚,过着同床异梦的日子。3、双方谈不上相爱,而后结婚,就那样过着日子。
      
  而现在社会一个共同认知:一个人男人不结婚,就是还没真正成长。倘若你抱定决心打死不结婚,这勇气是非凡的。但多数人难以有此壮举,所以一到结婚年龄,家长就开始着急了;再过一两年,朋友们也跟着催了;再过几年还不结婚,自己也开始着急起来。
   
  那么,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来结婚好呢?当年纪大了,总得找个人和你一起住。不然父母会说,公众会说,说得你最后受不了了,而后就开始准备找个人结婚去了,恰巧,他人亦很关心,忙着张罗相亲,你去看了几回,开始还挑着捡着,身高、外貌、家庭、工作单位、文凭、性格、能力诸多要求一项一项的慢条斯理的选着。可这个不好,那个不满意,再那个没感觉,拖到最后,再也不能拖下去了,只能找了个还算满意的,可你也许并不那么爱他(她),而后结婚,开始过着和周围人一样的日子。
      
  看过这样一个笑话:人问:男女为什么要结婚?佛曰:男人想通了,女人想开了。想通了,也就明了:问世间,多少人因为婚姻而在一起?多少人面对婚姻只剩下莫名的守候和茫然的期待?爱情?结婚不?婚姻?爱情耶?
      
  不得不再次引用“结婚你不是嫁给了某一个人,而是嫁给了这个人的全部社会关系。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,他娶了你,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,包括你的社会关系、你的父母……”这句说的相当到位的台词。
      
  现在的婚姻,现在爱情,谁能够说的明白?正当我们都在彷徨为何世界变成这个模样的时候,《新结婚时代》勇敢的在13亿电视观众面前宣告:这很正常,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我们这样!
        
  于是一切的是非彷徨无奈都可以得到了相当完美的解释,谁让我们赶上了这样的新结婚时代!
      
  好像在一次次很胡天胡地的聊天中,总是在不经意的重复着——“那可是革命时期的爱情啊!”不知道是感叹多一些还是希冀多一点,我们的父辈似乎总能让我们看上去很美,而在他们眼中,我们总是长不大没有责任感不够独立,似乎还是一个小孩,似乎总是把事情弄的乱七八糟,似乎……总而言之,言而总之,我们,80后,开始遇到新问题,是父辈没遇到过的,甚至只能靠我们自己来面对来解决!
        
  那么谁又能将这些社会问题背后的现实根源和历史渊源解释清楚呢?我不能,希望各位看官各抒己见我们“80后”进入新结婚时代 引子——“结婚你不是嫁给了某一个人,而是嫁给了这个人的全部社会关系。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,他娶了你,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,包括你的社会关系、你的父母……”——《新结婚时代》
      
  为什么要结婚? 如果在几年以前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:想找个在自己彷徨无助,孤独甚或困苦无依的时候,能与自己共同分担,能与我相守相望一生的女人,想让自己更加幸福!可年岁渐长,许是自己老了,真的到了这个非结婚不可的尴尬年纪,这个问题却无法干脆的回答。
      
  我生于80后,现在是2008年,无可否认的,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,我都面对结婚这人生最大话题。很多人都在问,为什么还不去找一个?只能笑笑回答:“还没碰到合适的。”就这样一个理由搪塞过去。
      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
2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9-10 15:11:14 | 只看该作者
  确切的说,搪塞这个词在这边显得不那么恰当,因为是确实碰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。想不到自己居然到了这样的地步,都快成为别人眼中的大龄青年了,可悲哀的是,自己并不认为自己大到哪里去,虽然平时都在标榜自己老了,也尽力想把自己弄成一副成熟的样子,可潜意识还是拒绝承认自己已经到了那非找个人结婚的年龄。为什么非得结婚?
    
  不由得想起几段有名的婚姻来,摘录如下:
      
 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悲歌。
      
  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,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。在乱世之中,他们的相识、相知、相恋, 及至最后的分手,都堪称是一场“传奇”。张爱玲那么那么地爱过胡兰成,然而,转过身去,年华便褪却了颜色,牵手了,错过了,在跌跌撞撞中慢慢懂得,这个世间的路,走向繁华的有千条万条,而归于至纯的,却只有那么一条。
      
  徐志摩的婚姻悲剧。
      
  第一夫人张幼仪。虽说是包办婚姻,可他们的关系却非同寻常。特别是他们离婚之后所保持的那种深厚的友谊,更是在当今开放的时代也是难能可贵的。不过,有着美满婚姻的徐志摩和张幼仪最终是离婚了。徐志摩觉得这个婚姻,虽然是个好婚姻,却仅仅是个婚姻而已,而不是他想要的爱情。
      
  林徽音。对她来说,婚姻比爱情重要。她并不想为爱情做什么,她不想介入徐志摩的婚姻,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徐志摩,并在父母的安排下,与梁思成定下婚约。也许他们的爱情如故(徐志摩死后,林徽音哭得最为悲切),可林徽音却选择了婚姻,并没有选择爱情。这自然也在常理之中。选择爱情而放弃婚姻的,古往今来,都是稀有之物。
      
  陆小曼。她和徐志摩都是追寻爱情之人,两人千辛万苦举行了时人不认可可自己却欢欣鼓舞的婚礼。婚姻和爱情总算合而为一了,然而,因爱情而成的婚姻却并不幸福。浪漫与现实总是相距甚远的。陆小曼改变不了她好玩、挥霍的性格。徐志摩因她而与父母不和、因她的挥霍而疲于奔命,也因生活的种种不快而常常吵架。为爱情而婚姻的结局,并没有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。
      
  徐志摩的理想:“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。得之,我幸;不得,我命。”徐志摩找到了他的灵魂伴侣,却没能幸福始终。
      
  鲁迅先生的婚姻自由。
      
  先生有过两次婚姻。一次是事实的婚姻,另一次是实质的婚姻。
      
  鲁迅先生的第一次婚姻,是先生在日本求学时期,家里以先生母亲鲁老夫人,病危的书信讯息骗回国成婚的。这次的婚姻,带给三个人痛苦,鲁老夫人,鲁迅先生,朱安女士。我们要问,具有新文化并勇于指责旧道德的鲁迅先生,既然不喜欢这次婚姻,为什么不拒绝或者干脆出走呢?界定在封建礼仪制度下,我从人性的角度来破析,鲁迅先生当时的心理状态。先生的选择,不外乎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,一是 安慰他母亲,鲁老夫人的心(这一点,先生的文字中,已有自述)。二 在封建礼仪制度和人文环境及当时的情况下,先生也无能为力。三 就算先生拒绝或出走,也改变不了事实的结果。
      
  鲁迅先生的第二次婚姻,是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时的故事。我们可以想象,当时这样的一个场景,当先生在课堂上,以他独特的充满理性与智慧的冷然而又幽默的个性魅力的语言,配合着先生特有的表情,进行着学问上的深入浅出的阐述指导时,年轻的许广平女士的眼睛里,一定充满了敬仰和爱慕的情绪(从她的信中,可以证明)。女师大风潮迭起,更进一步催发了这心里蕴藏的一腔爱火。在许广平女士写给鲁迅先生的信中,成熟而敏感的先生,当然能看出能感受到这烈焰般的感情。
      
  所以,鲁迅先生开始的回信,显得辞不达意顾左右而言他,竟然转去了学问上的探讨与解析。这分明是先生心情自然流露下的一种情绪体现。这不啻是告诫自己,也是提醒许广平女士,---我是老师!事实的演变,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在一颗热情澎湃的心面前,谁又能抗拒呢?鲁迅先生最终接受了这一颗,带着崇拜的心。也是因为爱,先生放弃了在北京与别人的文字架,产生了到处走走的念头。有人撰文说,鲁迅的厦门之行,是他爱的一个过渡,以冷却舆论的纠缠。但我的看法是,这只是一个次要原因,主要的原因,是鲁迅先生心中确实产生了,想到处看看到处转转的决定。
      
  无独有偶,同时代另一文化大家胡适先生也有着和鲁迅先生类似的遭遇。
      
  胡适13岁时,由母亲做主,与旌德县江村江世贤之女江冬秀订婚。1917年12月,胡适回故里完婚,无情人结为连理。两人在性情、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为两人婚姻的不合谐埋下了伏笔。
      
  而同时代的,在英国,英王爱德华八世,面对权与利,于1936年12月11日,爱德华八世自愿放弃王位,冲破种种阻隔,而与一个曾两次离婚的平民妇女沃丽丝?沃菲尔德结婚,确实让人惊叹:此真男子也,不爱江山爱美人!
      
  人们对爱德华八世“不爱江山爱美人”的举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猜测,对此褒贬不一:有人认为,王子是受“现代派思潮”影响,要以此来冲击腐朽的君主制度;也有人认为是王子经受不住沃丽丝美色的引诱;还有人认为王子是为了真挚的爱情。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沃丽丝从来不公开地为温莎公爵辩解,也不为自己洗刷冤屈,是被世俗和礼教所束缚,还是另有隐私?
      
  我举上述例子,只想说明,即使是伟人、名人在碰到婚姻问题时候往往都焦头烂额,而能像爱德华八世那样不爱江山爱美人这世上能有几人?
      
  那么,人为什么非得结婚呢?
      
  有人说为了有伴一起生活。有人说结婚为了生孩子! 有人说为了能好好的过日子才结婚!也有人说结婚就是和自己爱的人过家庭式生活。更有人说婚姻是为百无聊赖的自己提供另一种更为无聊的生活方式。而我认为,结婚有以下三种模式:1、双方很相爱,而后结婚,过着王子公主般的生活。2、双方不相爱,而后结婚,过着同床异梦的日子。3、双方谈不上相爱,而后结婚,就那样过着日子。
      
  而现在社会一个共同认知:一个人男人不结婚,就是还没真正成长。倘若你抱定决心打死不结婚,这勇气是非凡的。但多数人难以有此壮举,所以一到结婚年龄,家长就开始着急了;再过一两年,朋友们也跟着催了;再过几年还不结婚,自己也开始着急起来。
   
  那么,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来结婚好呢?当年纪大了,总得找个人和你一起住。不然父母会说,公众会说,说得你最后受不了了,而后就开始准备找个人结婚去了,恰巧,他人亦很关心,忙着张罗相亲,你去看了几回,开始还挑着捡着,身高、外貌、家庭、工作单位、文凭、性格、能力诸多要求一项一项的慢条斯理的选着。可这个不好,那个不满意,再那个没感觉,拖到最后,再也不能拖下去了,只能找了个还算满意的,可你也许并不那么爱他(她),而后结婚,开始过着和周围人一样的日子。
      
  看过这样一个笑话:人问:男女为什么要结婚?佛曰:男人想通了,女人想开了。想通了,也就明了:问世间,多少人因为婚姻而在一起?多少人面对婚姻只剩下莫名的守候和茫然的期待?爱情?结婚不?婚姻?爱情耶?
      
  不得不再次引用“结婚你不是嫁给了某一个人,而是嫁给了这个人的全部社会关系。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,他娶了你,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,包括你的社会关系、你的父母……”这句说的相当到位的台词。
      
  现在的婚姻,现在爱情,谁能够说的明白?正当我们都在彷徨为何世界变成这个模样的时候,《新结婚时代》勇敢的在13亿电视观众面前宣告:这很正常,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我们这样!
        
  于是一切的是非彷徨无奈都可以得到了相当完美的解释,谁让我们赶上了这样的新结婚时代!
      
  好像在一次次很胡天胡地的聊天中,总是在不经意的重复着——“那可是革命时期的爱情啊!”不知道是感叹多一些还是希冀多一点,我们的父辈似乎总能让我们看上去很美,而在他们眼中,我们总是长不大没有责任感不够独立,似乎还是一个小孩,似乎总是把事情弄的乱七八糟,似乎……总而言之,言而总之,我们,80后,开始遇到新问题,是父辈没遇到过的,甚至只能靠我们自己来面对来解决!
        
  那么谁又能将这些社会问题背后的现实根源和历史渊源解释清楚呢?我不能,希望各位看官各抒己见
估计河工大90后新生开始新的学习了,但是我们这批八零后是否感觉的自己老了呢,呵呵,时代在变迁…………
3
发表于 2008-9-10 15:31:47 | 只看该作者
我准备先打光棍儿
4
发表于 2008-9-10 15:59:21 | 只看该作者
我准备不结婚,光生小孩。
5
发表于 2008-9-10 18:38:34 | 只看该作者
我想结婚
6
发表于 2008-9-10 18:38:57 | 只看该作者
但不是现在/:A002?
7
发表于 2008-9-11 01:17:27 | 只看该作者
结婚?貌似很遥远的事情哇。
看看算了,以后再考虑,哈哈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联系我们|工大小窝 ( 豫ICP备06010094号  

GMT+8, 2024-5-2 19:52 , Processed in 0.134953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